離岸穩(wěn)匯率為經濟開好局打好頭陣
9日央行發(fā)布公告稱,將于1月15日在香港招標發(fā)行2025年第一期央行票據,規(guī)模600億元,期限6個月,起息日為1月17日。
這是自央行2018年在香港啟動定期招標發(fā)行央票以來,規(guī)模最大的一次,向市場傳遞出穩(wěn)定匯率的明確目標。
央票作為一種短期債務憑證,是央行調節(jié)基礎貨幣的政策工具,這次采取公募發(fā)行中公開招標發(fā)行的荷蘭式招標方式,錨定利率招標,增加了從香港離岸市場回籠人民幣流動性的強度和規(guī)模,抬高離岸市場做空人民幣匯率的成本。
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實現突破性進展,尤其是在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下,人民幣貿易結算、人民幣貿易融資等成為中國開拓外需市場的一大利器。
這也導致大量人民幣在離岸市場流通。在中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背景下,這些境外人民幣形成了人民幣離岸市場,香港由于擁有相對豐富的人民幣資產結構,成為人民幣最大離岸市場定價中心。
當然,在離岸市場流通的人民幣,也成為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影響因素。一些跨國金融機構基于利率平價、資產資本定價法則等,在離岸市場探尋人民幣交易機會。隨著中美貨幣政策周期偏離,中美利率出現較大利差,國際投資者不斷尋找在人民幣與美元間的套利空間,典型做法是在離岸市場借入人民幣,然后拋售人民幣購買美元,在匯率上尋求所謂的無風險套利空間,從而對人民幣匯率帶來擾動。
以今年初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情況看,從資金成本角度看,離岸人民幣同業(yè)拆息利率(CNH HIBOR)自2024年12月以來一路走高,隔夜CNH HIBOR從1.21%最高升到1月7日的8.10%,1月9日盤中隔夜CNH HIBOR較前一日跌363個基點至4.19%。
出現這種走勢的原因,一是央行在離岸市場收攏人民幣流動性,抬高人民幣借貸和交易成本,削減了中美利差空間,在離岸市場產生逼空效應;一是央行采取的荷蘭式招標方式進行利率招標,這種招標模式采取的是從高到低的競價模式,且為單一利率招標,使央行可借此及時掌握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做空強度、烈度和可持續(xù)性等問題,因此這種招標方式本身就向市場發(fā)出央行穩(wěn)匯率,增加做空者的成本。
央行選擇此時在香港離岸市場祭出重手,與日益復雜的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有關。目前國際金融市場最大不確定性是特朗普1月20日入主白宮,市場擔心美國通脹會反彈進而促使美聯儲暫停降息,也擔心美國加征關稅對人民幣匯率構成壓力。因此,央行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準備,回籠人民幣流動性,抬高離岸人民幣融資成本,向國際投資者發(fā)出強有力的信號。
真正有效穩(wěn)定離岸市場,不僅需央行通過央票調劑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頭寸,同時更需不斷豐富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人民幣資產,豐富人民幣資產交易品種,開發(fā)更多人民幣回流工具,多元化在/離岸市場互聯互通,為此可適度鼓勵更多信用等級高的國內主體,在香港發(fā)行更多品種豐富的人民幣資產,如可探索央行或財政部門貼息支持等方式,鼓勵內地企業(yè)和各級政府在香港發(fā)行有價證券,為離岸市場人民幣持有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。
識時貴知今,通情貴閱世。央行在離岸央票上加力是穩(wěn)定大局的先手棋,而要真正穩(wěn)住離岸市場陣腳,還需借市場之力,讓不同偏好的市場主體豐富離岸市場的人民幣資產,形成涓涓細流支撐跨境人民幣回籠,做市場的朋友,形成持久的合力和巧力,為資本項目跨境管理提供更厚實的內生邏輯,為此在市場變通求存永遠是宏調部門堅守的底色。